基础教学部(人文社科部)是面向全校员工开设基础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公共教学单位,秉承学校立德树人、学以致用、服务强校、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对接学校各二级院系的人才培养方案,部门总体的人才培养思路为,科学精神与人文内涵全面发展,人才培养目标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基础教学部(人文社科部)学科课程人才培养模式简表
数学学科 |
一、 课堂教学 基础课程《高等数学A》与《高等数学B》针对工科与文科员工实行分层教学;《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和《离散数学》作为专业基础课,面向部分专业开设;选修课程《数学文化》、《数学建模》与《高数选讲》作为补充,传递数学文化,拓展探索创新能力; 二、 比赛实践 以全国老员工数学竞赛、全国大学数学建模竞赛和“泰迪杯”数据挖掘挑战赛等学科竞赛为实践平台,拓展员工应用数学,创新实践的能力。 |
物理学科 |
一、 分层次修订教学大纲,适当调整课程体系,因材施教; 二、 更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充分挖掘多媒体技术、教学网站等手段; 三、 对人文、经管、外语、艺术和海事等文科专业开设文科大学物理课程,探索建立适合文科老员工大学物理教学体系及知识框架。 |
中文学科 |
一、 课程教学环节 把培养员工“适应特定场景情境的能力”和“自主动手写作的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立足学以致用,根据不同专业“因材施教”,精讲多练,小班教学; 二、 教学队伍建设 注重实践性与专业性的有机结合,强化自我能力的提高与培养,促进扎实的理论根基与实践操作能力的深度融合; 三、 创新教学方法 “互联网+”背景下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智能终端来加强教学情境的模拟设置,形成课内课外的互动交流,监督指导。 |
化学学科 |
一、 学习化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以及相关的化工技术知识; 二、 培育化学基础研究等方面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训练; 三、 拓展运用化学知识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强化协同创新能力 |
音乐舞蹈 |
一、 树立学科融合理念,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音乐教学; 二、科学定位课程目标,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员工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三、深化教学改革,强化红色音乐,突出蓝色文明,探求时代意蕴,感悟家国情怀; 四、丰富艺术实践活动,拓展建设“理论与欣赏合唱与指挥”、“音乐剧”等课程。 |
文献检索 |
一、教师主导、员工参与互动式教学模式; 二、多媒体和互联网结合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三、以专业人才培养为主导的实践考察模式; 四、科研团队辅助技能掌握的培养模式。 |
心理健康 |
一、制定课程建设方案; 二、成立课程建设小组; 三、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四、加强课程教学实践; 五、拓展信息技术手段。 |